博鱼为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全省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服务支撑现代化河南建设,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十三五”期间,我省紧紧围绕物流业转型发展、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和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等重点工作部署,加强战略谋划,扩大开放合作,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创新驱动,物流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规模效率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8.2%,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物流总收入年均增长9%,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0.7%、2.8%。2020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6.1万亿元,较2015年增加6.8万亿元,总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物流总收入达到6987.3亿元,较2019年增长4.6%;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达到21.9亿吨、8690.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周转量、货运量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5位。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成效显著,2020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全省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3.5%,较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
2.辐射能级不断提升。以“空中、网上、陆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为引领的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取得显著进展。2020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63.9万吨,较2015年增长141%,货物运力、全货机航线、航班及通航城市数量均居全国第5位,货运规模跃居全球50强,基本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班数年均增长45.5%,累计开行3630班、货重199.57万吨、货值148.33亿美元,集货范围覆盖全国四分之三区域,境外网络遍布30多个国家。跨境电商业务辐射196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业务总量、纳税总额均居全国前列。通江达海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内河集装箱运输实现零的突破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开行铁海联运超过500班。
3.设施布局加快完善。6个城市、10个枢纽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规划》,枢纽数量居中部六省第1位,其中,郑州空港型、洛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入围国家建设名单;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增至4个、总量位居全国前列;郑州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铁路营业、内河航道里程分别达到7100公里、6519公里和1725公里,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2.6%、25.2%和3%。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建成投用、三期工程加快建设,建成运营运输机场4个。建成投运水果、粮食、肉类等7个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药品、汽车2个功能性口岸,加快申建国际邮件枢纽口岸,形成了内陆地区功能最全、种类最多的口岸设施集群。快递网点实现乡镇全覆盖,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均居中部六省第1位。
4.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三五”期间,我省成为国家6个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省之一,在全国率先实行高速公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国家多式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城乡高效配送、城市共同配送等试点示范单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首创的跨境电商“网购保税1210服务模式”得到世界海关组织认可并推广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班列(郑州)在全国率先研发投用冷链集装箱,实现超过1万公里国际全程冷链运输。UU跑腿共享平台服务覆盖全国176座城市,综合实力居全国即时物流行业第一梯队。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在全国首创发布“物流复工指数”,依托“豫冷链”平台开展冷链食品追溯管理,行业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我省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显著进展,但距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不小差距:一是政策支持仍显乏力。物流业发展规划与综合交通、土地、城乡建设等规划衔接不足,物流项目建设选址随意性较大。政策精准度和协同性不高,冷链物流发展、园区建设、主体培育等相关工作分散在相关部门,未能形成有效合力。二是市场主体实力偏弱。物流市场规范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物流企业仍以“小散弱”为主,全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仅占物流市场主体的7.7%,A级以上物流企业数量不足全国的3%,缺乏具备供应链整合和平台组织能力的“链主型”龙头企业,本土物流上市企业仍未实现零的突破。三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物流业与农业、制造业等产业联动融合不够,产业集群供应链协同不足。物流服务同质化竞争现象普遍,低水平服务供给过剩,高标准、现代化仓储设施紧缺,中高端供给不足。四是智慧化水平亟待提高。物流设施设备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交换共享存在瓶颈制约,物流“信息孤岛”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效率提高。
1.落实习要求河南物流在打造全国示范样板上有新作为。习在我省考察时提出“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多作贡献”,这为我省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主攻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新征程中,需要我省物流业加快提质升级步伐,围绕现代物流强省建设,重点在物流枢纽、物流降本增效、航空物流、冷链物流、新模式新业态等方面再创一批在全国立得住、拿得出、叫得响的新亮点新标杆。
2.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现代物流发展新使命。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我省产业基础、市场规模、区位交通、开放通道等优势将更加凸显,为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一个时期,我省物流业对外要立足全面开放新格局,精准把握全球供应链体系重构战略机遇,努力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保障;对内要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顺应技术创新应用发展新趋势,加快构建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3.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为物流区域协同创造新机遇。随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以及多领域战略平台融合联动的叠加效应持续显现,物流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将更加顺畅便捷,区域间中转联运物流需求将快速增长。我省亟需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加快建设通畅、高效的综合运输大通道,推动跨省际物流设施联通、资源共享,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广覆盖的综合物流体系,以物流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整合与协调发展。
4.技术产业变革和绿色发展为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产业体系质量、效率、动力变革深入推进,为数字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支撑、为智能化物流组织模式创造了条件、为高端物流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明确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趋严,资源约束愈加趋紧,亟待发展绿色物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绿色环保与降本增效协调发展。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坚持充分发挥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条主线”,加强与重大发展战略、产业升级、民生需求“三个对接”,推进优布局、强合作、促融合、提效率、增动能“五大任务”,加快推进“流量”变“留量”,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环,把我省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基地,为畅通现代流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1.服务大局,协同联动。立足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对接重大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创新区域物流合作机制,构建区域协同、多业联动、城乡互补的物流发展格局,促进区域、城乡高质量均衡发展。
2.枢纽带动,系统成网。畅通公铁空水为一体的现代物流通道,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有机衔接的现代物流枢纽系统建设,完善专业便捷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3.创新驱动,融合互促。坚持创新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物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现代物流与制造、贸易、信息、金融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物流服务深度嵌入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
4.绿色发展,安全韧性。倡导绿色物流理念,推广绿色低碳技术,降低物流业总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提升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完善应急物流体系,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基本建成,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物流支撑体系基本形成,现代物流强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物流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物流业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进一步凸显;跨区域物流联动机制不断健全,物流资源整合调配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大幅提高,全省3A级以上物流企业超过400家。
——物流设施网络更加完善。集航空、水运、公路、铁路为一体的立体物流通道系统加快构建;物流枢纽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国家物流枢纽、示范物流园区、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载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最初一公里”“最后一公里”设施短板加快补齐,便捷通畅、衔接高效、功能互补的多层次物流设施体系基本形成。
——物流组织效率明显提升。自动化、智能化物流装备广泛应用,信息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大幅提高;运输结构不断优化,多式联运货运量年均增长15%;物流成本费用持续降低,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下降至13%,物流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1.畅通骨干物流通道。以国家干线物流通道为主脉,打造集航空、水运、公路、铁路为一体的“2+10”立体物流通道系统。提升航空物流通道服务能级,补齐内河航运物流通道短板,加快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和内河航运物流通道。巩固陆路物流通道综合优势,畅通新亚欧大陆桥、京港澳、大广、二广、济郑渝、太郑合、晋豫鲁、沪陕、北沿黄、宁洛等物流通道。
2.建设国家物流枢纽。立足打造国家物流体系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推动资源要素向国家物流枢纽集聚,提升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功能复合、高效联通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增强国际国内物流资源要素吸附能力,打造以空港型、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引领,以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的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加快洛阳、安阳、商丘、南阳、信阳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供应链组织中心和商贸物流集散分拨中心。配合国家开展物流枢纽评估和动态调整工作,积极争取条件具备的枢纽和所在城市纳入国家规划范围。
3.打造区域物流枢纽和节点。加强与国家物流枢纽的分工协作和有效衔接,整合提升区域分拨、专业化仓储、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打造全省物流骨干设施网络。加快开封等12个省辖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制造业集群和区域商贸活动提供全链条物流服务。加快永城、邓州、林州、台前、长垣、灵宝、新蔡等省际交界县(市)区域物流枢纽建设,为跨区域产业合作和居民消费提供集散分拨、衔接转运等服务。推动原阳、尉氏、长葛、武陟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积极承接郑州国际现代物流中心功能溢出,提升淮滨、唐河、项城、沈丘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内河航运服务能级,强化兰考、临颍、潢川等县(市)区域物流枢纽集散分拨功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县(市)围绕服务本地生产服务、生活消费需求,建设功能集聚、设施集约的物流节点,畅通物流末端运行,提升物流配送时效。
4.推动物流枢纽系统成网。统筹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区域物流枢纽和物流节点建设,构建设施紧密互联、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的现代物流枢纽网络。强化物流枢纽与物流通道连接,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加强物流枢纽集疏运道路建设。推动各类物流中心、配送设施与物流枢纽功能对接、联动发展。支持物流枢纽间加强战略联盟、资本合作、设施联通、平台对接,建立枢纽信息联通机制,加大枢纽间货运专线开行力度,协同开展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多式联运、仓储服务、跨境物流、城市配送等业务,提高物流枢纽规模化、组织化、体系化运作水平。
1.推动国际物流交流合作。围绕支撑拓展“空中、陆上、海上、网上”四条丝绸之路,建立健全国际物流协作机制,畅通国际物流。推进卢货航亚太枢纽和运营基地建设,扩大“空中丝绸之路南南合作伙伴联盟”覆盖范围,加密国际航线,加快建设空空转运中心,构建链接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空中经济廊道。推动中欧、中亚班列扩量提质和运贸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制定,完善拓展欧洲、中亚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等线路和境外集疏网络,推动郑州国际陆港新址规划布局建设,探索开展国际卡车运输,打造贯通欧亚的陆上经济走廊。推动布局双向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和海外仓,探索开行进口跨境电商班列,拓展“跨境电子商务+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提升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提升通江达海内河航运能力,扩大海铁联运班列规模,提高与主要港口连通度,融入全球海运服务网络。
2.加快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统筹推进中原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功能对接,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城市群物流业务联动,探索建立共享业务模式,通过设施共建、产权共有、利益协同等方式,合理配置仓储、运力等资源,优化公路货运专线,开行铁路货运班列,加密内河航线,打造便捷高效的城市群物流通道网络和供应链协同分工体系。全面融入国家物流枢纽体系,依托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强与上海、天津、青岛、伊犁、博尔塔拉等重要物流枢纽合作互动,着力提升通道运营组织能力。建立郑州都市圈物流产业发展联动对接机制,探索共建共享城市物流中心、配送网点等设施,促进都市圈物流网络化、组织化运行,支撑带动周边地区产业链和供应链协同发展。加强物流枢纽(园区)联盟建设,促进枢纽(园区)业务对接、设施联通、功能联合和资源共享,提升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
1.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支持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创新供应链协同共建模式,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鼓励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专业物流公司,再造企业内部流程,开展社会化物流业务。完善提升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物流服务“区中园”功能,为制造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降造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制造企业竞争力。鼓励物流企业为制造企业量身定制供应链管理库存、“线边物流”、逆向物流、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等物流解决方案,探索联合采购、共享仓储等创新模式。扩大面向大型厂矿、制造业基地等的“点对点”直达货运列车开行范围,提高协议制运输比重,扩大大宗物资运量运能互保协议范围。推动大宗商品物流园区拓展完善交付交割、结算融资、通关保税等功能,建设集采购、分销、仓储、配送、金融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加快向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转型。
2.发挥物流对农业的支撑带动作用。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推动物流设施、服务、系统嵌入优势农产品主产区,拓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业务,提供仓储、包装、加工、配送等增值服务。加强农产品物流集散分拨设施建设,完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和扩大辐射范围,培育一批农产品集散、物流配送和展销中心。支持快递电商等物流企业深度对接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产地直发”模式,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对接、服务定制,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支持在特色优势农业基地就近建设或改造集配中心、产地仓等设施,发展农产品商品化处理和末端销售网络,推动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
3.支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完善商贸物流服务网络,围绕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品牌消费集聚区等城市重点区域,完善面向采购商的网络化仓储配送体系、面向网商的便捷化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面向小品牌的专业化共同配送服务体系。围绕城市核心商圈、次级商圈、社区商圈建设,推动商圈物流资源整合提升,建设商圈物流高效配送体系。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大型商贸企业、专业批发市场合作,探索开展标准化、定制化、协同化物流服务。
1.完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加强生鲜农产品初加工、保鲜预冷、冷藏配送等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加快国家和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推动速冻食品、肉类、低温乳制品等特色优势冷链物流提质升级,强化药品冷链物流配送全程动态监管,完善自动化立体冷库、低温初加工、生产预冷等设施,加强销售终端冷库和冷柜配置,积极推进“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互联网+装备租赁”等冷链物流模式创新,加强冷链产品质量追溯和监管体系建设,打造全链条、可追溯、“无断链”的冷链物流体系。
2.完善电商快递服务网络。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邮件处理中心建设,开拓郑州直航国际邮路,推进进境邮件“一点通关、分拨全国”试点工作,推动中欧班列(郑州)运输国际邮件常态化,打造全国性快递物流集散交换中心。围绕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区域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城市快件处理中心、城乡快递营业网点、快递末端投递等四级快递物流设施功能。结合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乡快递服务站、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无人配送车(机)等智能终端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鼓励电商快递企业在全省布局智慧云仓服务,建立“乡村集货、云仓集单、数据互通、统仓共配”的电商供应链体系。
3.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能力。依托区域物流枢纽、节点和物流园区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网络,推动县(市)整合交通运输、邮政、商务、农业、供销等部门现有设施,升级或布局一批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增强县域农村物资下行配送和农副产品上行中转服务能力;推动乡镇以商超、邮政服务点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客运站点、快递集聚点等为依托,建设乡镇物流配送站,支撑农村各类物资的中转仓储和分拨配送;推动行政村以农村生活综合服务中心、邮政及供销服务点、便利店、客运站点等为依托,建设村级配送网点。统筹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干线物流、快递物流、农资配送等资源,探索“运邮合作”“交邮融合”“客货同网”等协同发展模式,开行统仓共配、统一配送、定时定点定线的农村物流货运班车,有效破解农村物流成本高和上下行货运不均衡等难题。
1.推动物流技术装备创新。加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广,鼓励企业加强智能化立体仓库、智能快(邮)件箱、数字化终端设备等普及应用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加大智能物流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物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开展物流领域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开展物流智能装备首台(套)示范应用,研究推广尺寸和类型适宜的内陆集装箱,加快中欧班列(郑州)冷藏集装箱技术研发升级,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和产业化。加快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行动,提升物流枢纽和示范物流园区智慧化水平,争创国家智能化仓储物流示范基地。
2.探索物流业态模式创新。大力发展航空货运、高铁快运,争取试点开行冷链生鲜、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商零售等特色产品专列,争取开展高铁大批量货物运输试点。支持即时物流、云仓等共享物流模式发展,鼓励共同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物流组织方式发展,探索无人配送车在城市社区、无人机在农村和应急领域试点应用。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开发“一站式”多式联运服务产品,强化联运转运场站和“不落地”装卸设施建设,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提高一体化转运衔接能力和货物快速换装便捷性。推动以网络为依托的货运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
3.强化物流经济体系创新。加快发展物流通道经济,围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依托骨干物流通道,强化沿线物流枢纽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功能,高效串接农产品产地、商品集散地和主要消费地,密切物流通道沿线经济产业联系,优化通道沿线产业分工,提高产业组织和要素配置能力,打造经济和产业发展走廊。发展特色鲜明的物流枢纽经济,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辐射广、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带动区域农业、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枢纽经济增长极,争创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一)航空物流工程。深化拓展郑卢“双枢纽”战略合作,加密国际航线航班,扩大海外航空货站数量,强化与全球主要航空枢纽联运协作,打造全球枢纽伙伴网络。依托郑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完善机场货运设施布局,加快北货运区国际货站、基地航空公司货站等相关设施建设。争取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郑州建设中国邮政航空第二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的国际邮件枢纽口岸。积极引进航空物流集成商,大力发展本土货运航空公司,提升航空物流保障能力。畅通航空物流服务链条,大力发展航空冷链、航空快递等特色物流,扩大客改货包机业务规模,支持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推进航空电子货运和“空空中转”试点工作。
(二)冷链物流工程。在果蔬、畜禽、奶制品、水产品、花卉等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整合集聚冷链物流市场供需、存量设施以及农产品流通、生产加工等上下游产业资源,高标准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围绕服务产地农产品集散和销地城市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和销地冷链集配中心。实施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一批冷链加工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等设施。
(三)多式联运工程。加快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畅通多式联运站场与城市主干道的连接,推动铁路专用线存量设施整合,完善内河港口联运换装设施。建设高铁货运设施,探索开展空铁联运业务。实施国际空港、国际陆港等物流骨干企业平台信息互联互通工程,探索推动民航、铁路、公路、海关、口岸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运输方式间的信息系统对接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制定。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为客户提供全程“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次收费”的“一单制”联运服务。
(四)应急物流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物流通道资源和枢纽网络,整合存量应急设施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建设一批应急物流基地和物资中转站,构建干支衔接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健全应急物流社会动员和保障机制,强化应急运力储备,研究建立应急物流保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完善应急运输车辆通行办法,畅通军地应急物流相互支援渠道。推动全省快递物流应急调度系统、各地应急指挥中心、交通战备办公室等资源整合,建设全省统一的应急物流数字化指挥中心和应急物资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动应急物流响应机制。
(五)绿色物流工程。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广新能源运输和管道运输。支持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等模式创新,减少物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发展绿色仓储,鼓励和支持物流园区、大型仓储设施应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与装备,推广能源合同管理等节能管理模式。支持物流园区、交易市场等建设“屋顶光伏电站”,构建“分布式光伏+储能+微电网”的物流自给能源系统。全面落实快递绿色包装国家标准,推广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支持各地加快逆向物流体系建设,完善逆向物流服务标准体系,提高逆向物流服务水平。
(六)市场主体工程。通过完善保障政策、强化上市培育、打造服务品牌等方式,培育100家左右全国领军型、特色标杆型、新兴成长型物流企业。支持省属国有企业剥离整合物流业务板块和物流资产,探索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服务能力的省物流产业集团。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在豫设立区域性和功能性总部。加大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和3A级以上物流企业培育和政策扶持力度。
(七)重大项目实施工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导向,把项目建设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抓手,聚焦物流枢纽、专业物流、服务创新、应急储备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现代物流重大项目库,谋划建设一批亿元以上的标志性项目。将物流重大项目纳入全省“三个一批”“万人助万企”等活动工作重点范围,健全“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机制,推进项目加快建设,尽早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一)加强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作用,加强物流业发展重大问题、重要政策、重点项目研究协调与组织实施。进一步理顺物流业相关管理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完善统分结合的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划落地见效。有序推进全省物流领域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物流行业安全生产监管,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探索建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我省物流业重大政策和重要规划制定等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协助政府部门做好行业统计、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推进等工作。
(二)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坚持“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推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能耗指标等要素资源向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倾斜。进一步强化物流产业的公共属性,适当降低物流用地的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等门槛要求,完善以综合社会效益为导向的物流用地考核标准体系。加强物流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衔接,重点保障纳入国家、省级规划的物流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建立物流设施布局、规划、建设“一张蓝图”长效机制。鼓励通过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等方式供应物流用地。建立省级服务业发展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集中财力加大对现代物流薄弱环节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健全信用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新型监管机制,建设物流行业信用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物流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档案,建全跨地区、跨部门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支持物流信用服务机构创新信用服务产品,推动物流业信用记录市场化应用。
(四)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引进、培养的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引导企业和高校建立“产学研”对接机制,建设一批物流“产学研”深度融合实习基地。支持省级物流研究中心和智库平台建设,鼓励骨干物流企业设立研究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组织物流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推动开展全省物流行业评优评先活动。
(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物流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加强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研究制定全省物流行业的标准体系框架。鼓励具备条件的物流企业、社会团体主导或参与制定团体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深化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加强已发布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化联运设备、装载器具普及,培育一批物流标准化创新主体。
(六)加强统计监测工作。研究建立物流行业统计分类,加快企业样本库扩容提质,推动物流统计工作向市级延伸。探索开展物流业发展质量评价,研究制定反映物流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高质量发展的监测指标体系,加强对物流业运营成本、效率的监测。开展物流大数据统计监测,定期发布物流业景气指数等实时数据。全过程跟踪监测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开展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价。
上一篇:博鱼在线官网引领快递物流创新浪潮:2024杭州快递物流展开启智慧新蓝图
下一篇:博鱼(中国)官方网站-BOYU SPORTS节能降碳发展绿色物流